何谓贵爵?那是上古至先秦,天子设立五等贵爵,以区别尊卑秩序,从而出现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据《白虎通义》记载,五等爵位是师法“金、 木、水、火、土”五行而制定。《瑞州府志 ●沿革》有记:“晋武帝太康元年, 以上蔡人思归改名望蔡。唐武德八年,望蔡县又并入高安县。”自时厥后,望蔡县不复存在,但望蔡之名沿用至南唐近七百年之久。望蔡于我始终是个谜,谜中之谜而又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在此期间,一个貌似穷陬僻壤的地方,一个立县仅百年的望蔡,竟然有不少贵爵从这里产生。
有些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让人渐渐遗忘,但有些历史只要得到一点触感,心就会像春天的蚕蛹一样,蠕蠕而动,让你穿过历史的烟云,醉心去打捞那段悠远的历史记忆。
史海钩沉不难发现,最早与望蔡结缘的是谢琰。谢琰是谁?可能有的人不是很清楚。但当问起淝水之军事用词,请慎用,不少人会异口同声、毫不犹豫地回答,它是中国古代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晋书》 云:“淝水之战谢琰为辅国将军,率精兵八千,与堂兄谢玄一道冲锋陷阵大破苻坚,以战功封望蔡公。”谢琰,东晋时期重要将领。曾任征虏将军、徐州刺史、会稽太守等职,谥号为“忠肃”。望蔡人崇祀望蔡公的境况无从考证,据钦定《大清一统志》记载,蔡公庙“在上高县西三十里,相传晋时谢琰以讨苻坚功封望蔡公,故乡人祀之”。
(谢琰)
第二个受封望蔡公的是谢混。《晋书》 记载,谢琰之子谢混,“混竟尚主, 袭父爵”。谢混,东晋名士,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婿,累官至尚书左仆射,袭爵“望蔡县公”。谢混工于诗,在晋末首倡山水诗,是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钟嵘《诗品》将其诗定为中品,他的诗作对东晋诗风的推移具有一定影响力。其中“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一句被广泛传颂,据说还是清华大学的校名出处。尽管谢混的诗作流传至今的只有寥寥几首,但他的诗歌才华和对诗歌的贡献被后世铭记。
谢混是东晋最出名的美男子和大才子,被时人誉之“风华江左第一”。晋孝武帝想为女儿晋陵公主找对象,就委派大臣王公式主管选婿大业。王公式很快找到了谢混,向孝武帝报告说,谢混颜美才高,或许比不上刘公式,但绝不比王献之差。王公式是王献之的堂弟,连他都认为谢混比堂哥强,可见谢混确实有过人之处。孝武帝表示非常满意,谢混就成了钦定的驸马爷。
打开故事之后的故事,成就谢氏“一门四公”的当数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这也是其整个家族的高光时刻与鼎盛巅峰。《晋书》 日:“论淮肥之功,追封谢安庐陵郡公,封谢石南康公,谢玄康乐公,谢琰望蔡公。”从东晋到南朝的200多年中,谢氏见于史传的人数共有12代、100余人之多, 史称“子弟皆芝兰、风流满《晋书》”。以致到了唐朝,诗人刘禹锡还在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泗溪张鸡坑南朝三座墓葬出土的文物)
南朝宋时,虞丘进成为第三个与望蔡结缘的贵爵。《宋书》 有记,虞丘进“以前后功封望蔡县男,食邑五百户,加龙骧将军。卒后追论讨司马休之功,进爵为子,增邑三百户”。虞丘进,东晋、南朝宋将领,南朝宋开国功臣,年轻时随谢玄讨伐苻坚有功,封关内侯。刘裕代晋称帝后,以佐命功,进封“望蔡县男”,食邑五百户;去世后进爵为“望蔡县子”,增邑三百户。《晋纪》 云:“裕恐循侵铁,用虞丘进计。”这里告诉人们的是,开国皇帝刘裕害怕卢循发动突然袭击,采用虞丘进的建议,终极绝地反击,起死回生。
第四个封爵于望蔡的是王茂。《南史》《梁书》皆记录,王茂“加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邑二千三百户”。王茂,南北朝时南梁开国功臣。王茂历仕刘宋、南齐两朝,后归附萧衍助其夺取帝位。南梁建立后,王茂加镇军将军,封“望蔡县公”,官至骠骑将军、江州刺史等,谥号“忠烈”。南朝齐末,萧衍起兵反齐,王茂身经百战,为南梁的缔造立下了不朽功勋。
(上高驿站古址三十里铺)
第五个册封在望蔡的是沈君理。《陈书》 日:“高宗以君理女为皇太子妃, 赐爵望蔡县侯,邑五百户。”沈君理,南朝陈大臣,陈霸先之女婿。南陈建立后,曾任驸马都尉、南徐州刺史、东阳太守、太子詹事、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凭借女儿沈婺华(法号观音)成为太子(陈叔宝)妃,册封“望蔡县侯”,谥号“贞宪”。
细心品味沈君理的生平,有两个看点鲜为人知: 一是沈君理为陈霸先之女婿;二是其女沈婺华,法号观音。
开国皇帝陈霸先之前已有两个女儿成婚或许婚,剩下唯一的女儿竟然直接许给了沈君理,可见陈霸先对其的印象有多好。还有,“观音” 形象之所以会在性别方面发生逆转,竟然来自其女沈婺华的传奇经历。话说太子陈叔宝到了婚配的年龄,陈宣帝亲自选中沈婺华做儿媳。《南史》 记载,南陈灭亡后,沈婺华渡过长江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于毗陵天静寺为尼, 名观音”。沈婺华做皇后的时候,“ 尝遇岁旱,自暴而诵佛经,应时雨降”。出家之后,更加慈悲为怀。不少百姓感激“观音”沈婺华的救命之恩,便将观音菩萨的形象画成沈婺华的模样,在家中供奉起来。佛教在东汉传入中国以来,作为观世音菩萨,其形象长期都是留有胡须、身体刚健、五官清秀的男身,但从唐朝开始,随着沈婺华的影响越来越大,最终其形象变成了慈眉善目、容貌清丽的女身。
(清同知九年上高县四境图)
公元385年至570年之间,先后有谢琰、谢混、虞丘进、王茂、沈君理五位史书有传、青史留名的人物,被当朝皇帝封为望蔡贵爵,其中谢琰、谢混、王茂为公爵,沈君理为侯爵,虞丘进初为男爵,卒后进为子爵。读着这些历史里的神秘故事,只觉浮云万变,沧海桑田,许是年代久远,这样的历史几乎都有一种静谧之感。东晋早已湮灭,南朝也不再生。望蔡那些年代的历史,几乎就系在谢琰、谢混、虞丘进、王茂、沈君理这五位贵爵的身上,犹如望蔡与贵爵同日而语、等量齐观。当时的望蔡为何贵爵云集、名人荟萃,已是知之甚少,目前没有更多的史料可以告诉我们,一切只能通过遐想去还原。
回望历史,有时候能带来伤感,但也能制造夷愉。《上蔡县志》 载:“楚师灭蔡,蔡侯齐出亡,逃到江西,建都曰望蔡(今江西省上高县)。”按《史记.管蔡世家》记载:公元前447年蔡侯齐亡,蔡国绝祀,到《上高县志》记载东汉中平年间在上高县建上蔡县,时隔六百多年。其间的望蔡,是不是在此创造过古代文明与盛世繁荣,以致将相景从,只是一家之言,还需更多的史志资料来佐证。
天高皇帝远的望蔡县,何以让爵爷们为之动容、情有独钟,必定尘封了不少隐秘。然而,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大迷宫,有的谜早已经不成其谜,有的却不止一个谜,还有的至今没有谜底,甚至永远都没有谜底。历史就是这样,是千古遗憾,也是不朽的话题。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