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县科技局2021年以来工作总结
及2022年工作思路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以来,上高科技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谋划部署,狠抓工作落实,有力提升了科技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主要科技指标完成情况和亮点工作
县政府工作报告目标完成情况:新增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中小企业45家;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个,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5项。
主要工作成效和亮点: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GDP比重达1.67%;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凸显成效,3个项目立项省、市2021年度“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项目;平台载体建设持续发力,新增2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获批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奖数量获重大突破,获省政府科技奖3项、教育部科技奖1项。
(二)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
1、育高新,打造科技创新主体。加大全县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畅通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路径,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标杆型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梯次培育的四级联动的阶梯式培育机制。我局先后深入到50余家企业进行摸底调研和政策宣讲,鼓励规模以上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累计组织45家企业申请认定2021年度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不断充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后备力量,组织121家企业完成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加强独角兽、瞪羚企业的培育,有4家企业纳入2021年瞪羚企业申报培育库,组织江西新威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了2021年度江西省绿色技术创新企业。
2、重投入,企业研发持续增长。在政策资金上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发挥“科贷通”撬动作用,累计为24家企业发放贷款6650万元。着力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修订完善了《上高县工业转型升级创新奖补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组织76家企业申请2020年度科技创新奖补资金335万元,为64家企业发放研发投入后补助资金106万元。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工作力度,用好用足高企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工具,点面结合指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举办了全县科技统计与科技政策培训会等多场培训班,指导70余家企业规范建账,开展点对点指导、一对一服务,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组织69家重点规上企业在国家统计联网平台上报2020年度研发经费4.87亿元,经国家统计局核准,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3.77亿元,占GDP比重为1.67%,高于全市平均0.16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强度排名全市第三。
3、创平台,释放科技攻关新动力。突出创新平台建设主体地位,打造科技创新引擎,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打牢基础。加大推进上高县工业园区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力度,多次赴省科技厅、省统计局、省发改委等部门,积极与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沟通汇报,经过各方努力,省科技厅原则上同意了我县园区的更名申请,待上报省政府研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依照平台管理办法高标准、高规格建设,着力在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上提档升级。江西宏远化工有限公司“江西省功能性橡塑助剂研究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获批2021年省技术创新中心。组织4家企业申请组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宜春市中药资源开发与中成药固体制剂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创新平台获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宏远化工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组建“江西省可降解塑料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组建的“江西省中药材种植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争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按照全县 “2+3+n”产业发展主攻方向,依据“产业需求、聚焦瓶颈、重点突破”的原则,找准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重点,积极组织关键技术突破攻关,全面支持我县优势产业提质升级。围绕我县围绕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首位产业、主攻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组织策划包装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特色和重点产业创新链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研发攻关,通过精准凝练重点科技项目,组织企业申报2021年省、市“揭榜挂帅”企业重大需求项目6项,省重点研发重点项目10项,省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9项。今年,我县重大重点科技项目争取取得突破,江西省2021年度“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项目26个,我县江西金农米业集团有限公司“高品质植物蛋白饮料专用大米蛋白关键技术研究”和江西圣牛米业有限公司“基于谷壳循环利用的水稻阻镉富硒关键技术研发”2个项目获立项,占全省5个现代农业类项目的40%。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紧缺中药材石菖蒲种苗繁育及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立项宜春市2021年度“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项目。立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占该类项目全市获批数的三分之一。全年累计获批省市重大、重点科技研发项目9项,获扶持资金450万元,争取宜春市科技创新券补助资金203.7万元。
5、引人才,牵线搭桥谋突破。围绕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建立健全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引导企业与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国内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科技合作,新签产学研科技合作协议8项。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引进省、市15名科技特派员派驻园区企业,实现企业和专家之间的精准对接。采取“项目+人才+团队”方式借智引才,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平台和资源,金农米业、圣牛米业、鑫隆农业3个省、市“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榜单,吸引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农科院、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国内优秀科研团队参与揭榜,引进了南昌大学、江西农科院、江西中医药大学一批国内优秀高层次科研人才团队为我县产业技术攻关提供智力支撑。
6、促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健全线上需求、成果双向推送机制和线下需求摸排、校企对接机制,向企业征集有效技术需求20多项,登记省科技成果8项、技术合同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27亿元。加强优秀科技成果申报省政府科技奖的培育力度,推荐“多芽重楼繁育与规范化种植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申报2021年度省技术发明奖;省部级科技奖励获奖数量获重大突破,共获2020年度省政府科技奖3项、教育部科技奖1项,其中,江西新威动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动力电池化成、配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获省技术发明三等奖,江西宏远化工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基于钙锌热稳定剂下的功能化制备技术及工业化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省鑫隆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高品质防己规范化生产及汉防己甲素产业化应用技术”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江西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共同研发的“稻米蛋白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创制”项目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今年以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有待壮大,高新技术增加值等指标完成任务难度大;二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放缓,距离省市要求还有明显差距;三是科技人才队伍总体规模较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仍然十分匮乏;四是创新主体培育难度逐渐增大,省级以上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培育难度加上。
三、2022年工作思路:
(一)目标任务:
持续抓实抓好全社会研发投入,力争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1.8%;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关键技术攻关、创新人才引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获批上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5亿元;上高工业园成功更名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省级创新型县建设成功通过验收。
(二)工作举措:
1、强化政策引领,在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上求突破。着力推进我县省级创新型县建设试点,全力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紧密围绕全县“2+3+N”产业发展布局,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大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全力做好省级创新型县建设试点的验收工作。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发展需要,集中力量培育和申报实施一批省级重大重点研发专项,做好省、市级“揭榜挂帅”企业重大技术需求项目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开展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力争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认真抓好科技部创新人才计划的推选工作,协助县人才办组织申报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人才计划;推进“03专项”示范工作,以平台、项目建设为抓手,力争在智慧环保、智慧农业、智慧工厂等多个领域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应用示范项目。
2、强化主体培育,在培强壮大科创产业上求突破。实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分类建立增量高企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台帐,通过新老高企结对共建、以老带新,促使更多的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达到高企标准,加快催生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形成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梯队。对已获批高企的研发投入、创新产出等核心指标进行常态化、规范化管理,打造一批引领性强、标杆作用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互相衔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和瞪羚企业培育库。
3、强化创新管理,在引导企业持续创新上求突破。继续把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作为科技工作“头号工程”抓牢抓实,指导企业进一步规范研发项目台账、研发经费台账,完善创新管理。综合运用政府资金、社会资本和科技金融,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市场为支撑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落实高企税收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等科技减免税政策。推动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在重点企业加快组建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围绕我县主导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科技协同创新体;加快推进规上工业企业和高企研发机构全覆盖。
4、强化协同创新,在汇聚优质创新资源上求突破。按照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要求,建立科技人才和企业技术需求库,实现科技人才项目无缝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向我县汇集并转化落地,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省政府科技奖的培育推荐力度,引导技术合同成交;推进科技合作,积极争取国内知名高校、大院大所在我县建立或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机构,帮助解决我县产业和企业技术难题;加强科技型企业银行信贷支持,扩大科贷通、科技担保贷款融资范围;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组织科技特派员与企业、农业创新主体对接,促进产业发展;围绕我县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强化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建设,建立一批有特色的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
上高县科技局
2021年12月8日
附件: